基本資料
海拔181公尺,原本海拔為223公尺,由於石灰岩的開挖,使得海拔變低。
位於高雄市左營、楠梓兩區之交界,曾為石灰岩礦區。
交通
【大眾運輸】新左營車站→步行15分鐘至翠華路北登山口
行程
地圖中的A1、A2步道路況良好且指標清楚,支線步道雖然較為狹窄且原始,但大多也只有一條路線可以通行,唯獨北峰碉堡附近的支線較多,相對來說容易迷路。
本次的健行路線是翠華路北登山口→觀景平台→瞭望台→北峰碉堡→翠華路南登山口,健行時間為2小時8分鐘,累計爬升315公尺,總路程共6.06公里。
紀錄
10:10翠華路北登山口起登
半屏山也屬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,但比起柴山,半屏山人煙稀少許多,也沒有猴子,少了會被搶奪食物的提心吊膽,可以較為平靜的心態健行。登山口旁邊有廁所及廟宇,有善心提供飲用水,起登後是木製樓梯,每個階梯都不高,走起來很輕鬆。
10:17觀景平台
雖說是觀景平台,不過現場幾乎都被樹木擋住了,並沒有景色可以看,姑且就只是個有座位,可以坐下來休息的平台。接著續行平緩的水泥地,步道平緩好走,主要路線標示清楚,基本上也只有一條路,只要沿著指標走,就不太會迷路。
10:24中央氣象局地殼形變觀測站
這是臺灣地殼形變觀測網中的其中一站,用以連續接收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所發出的訊號,併同他站同時接收的訊號,可以精確計算出相對位置,不但能了解大地震所出現的顯著地表位移,也能得知微小地殼形變資料。
接下來走的水泥地偶有上坡,走起來較為辛苦,沿路多被樹木遮蔽,景色也不多,不過很快的就到了瞭望台。
10:36瞭望台
暸望台就是一個大型涼亭,滿多山友都會在此處稍作休息。
這裡可以清楚看見高雄地標之一的世運主場館,也就是照片中間偏左的大型建物,然而,我到訪之時是空氣品質不太好的時候,所以拍攝的照片能見度不佳。
瞭望台對面有個基石,由於它的所在之地有點隱蔽,所以我之前到訪時也都沒發現,這次正好有山友群聚在那裡,我這才發現它的存在。
在路口交叉處設有往北峰碉堡的指示,直行會步入一條算是寬敞的土路,正當走得舒服時,會看到左側有紅色告示牌,上方寫著「因前方路況目前仍保持自然樣貌,考量民眾安全請勿進入,以免迷路。」告知山友注意接下來的路況會較為原始。
經過紅色告示牌,初始路途相當好走,就像在走林道,十分鐘後,看到了兩席木製桌椅,這是接下來的路途中最後有座椅的休憩平台。此後,路況開始變得狹窄,幾乎就是在草叢中行進,且一次只容一人通過。
部分由珊瑚礁組成的坡段,有前輩拉好童軍繩方便山友行走,除了路況原始之外,讓我走起來忐忑的原因還是假日早晨行走,卻沒有看到其他山友的身影,當真是人跡罕至。
10:56近看半屏山北峰
經過一番在草叢中的行徑之後,來到了一塊無遮蔽的平台,可以在平台近看到半屏山北峰,而此次的目的地北峰碉堡就位於那裡。
11:05北峰岩壁
沿著狹窄的土路推進,會看到北峰的巨大岩壁,這塊岩壁遮擋住了前方的路況,而繞著岩壁再走一小段路,就能抵達北峰碉堡。
11:06北峰碉堡
抵達目的地前終於聽到人聲,這對談話中的父子是我自休憩平台沿路走來十幾分鐘的路程中,遇到的唯一一組山友。
與他們聊起方才如何走過來的,我們都覺得不太好走,而且行走過程中都曾經有放棄的念頭,走到碉堡才發現,其實我們都離目的地不遠的,只要不放棄,慢慢走就會到了。
話又說回來,北峰碉堡是日治時期由日本人所建構的戰備設施,於西元1945年二月完成,目的是保衛左營軍港及半屏山下的煉油廠及重工業區,屬於鋼筋混凝土結構。
外頭開口雖然不大,但裡頭空間倒是滿大的,裡頭有通道與水泥隔牆,只是陽光照射不進來,所以相當陰暗,最好是人多時帶頭燈一起進去,不然很是可怕。
下圖是行經碉堡內部直到另一側所看到的風景。
準備回程時,想說跟著方才遇到的健談父子一起走另一條路回去,結果走到有流水造成地面潮濕的地方,越走越不對勁,於是我們決定折返回北峰碉堡。
11:39北峰碉堡again
多繞了半小時的路再度回到北峰碉堡,而這個視角能正面觀看北峰碉堡,比起我剛才側面觀看來得雄偉一些,我們沒有休息太久,便啟程沿著原路回去,也非常謝謝這位帶路的大哥跟可愛的小朋友,讓我當跟屁蟲。
12:02回到瞭望台
12:15回到觀景平台
12:19翠華路南登山口下山
走回新左營車站的環球購物中心吃午餐休息。